我的大学梦 | 魏一:让教育早日恢复个体本位

本站原创   |    2018-03-18  |   浏览次数: 2,207 views

     据悉,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17级本科生魏一同学受邀参加由华东师范大学、文汇报社联合举办的:40年间两代大学生的对话《致敬与分享:青春·奋斗·责任》活动。活动将于下周日(325日)举行,出席嘉宾包括俞立中(上海纽约大学校长,78级大学生,地理专业)、陈平原(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77级大学生,金融专业)、张春(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77级大学生,中文专业),以及来自复旦和浙大的学子。两代人将现场诉说他们的往事、经历和未来。

     当前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有兴趣的同学请到文汇讲堂官网,点击我要参加即可报名,未注册者需先注册后再填写报名表。讲座凭票入场,请务必详细填写地址。(网络实名制报名,额满为止具体详情请阅读原文。

     以下转自文汇报刊登的文章,魏一:让教育早日恢复个体本位


让教育早日恢复个体本位

高考前我们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着,对于分数毫厘必争。高中时期我担任了学校社团联合会会长一职,尽管我们在一个称得上是偏远的地区,但仍有二十余个社团活跃着,也不乏参加跨校比赛得到不俗成绩的团队。然而,我看到了太多在各自领域里驰骋,却不得不回到教室走着所谓的正轨的同学。这些各自擅长的领域包括文艺、体育、编程、建模等等,有很多同学高三甚至是整个高中时期都为了成绩而没碰过自己的爱好。面对这种情况,我时常感到深深的无力,也是这些事情让我产生了激情和愿望——去改变教育现状,让更多人达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我希望,幼时憧憬当科学家,长大了能走在研究科学的道路上,即便改变志向也是因为兴趣爱好有所改变,而不是社会从小就打了他一巴掌说呸,你不配。这就是我选择学习教育的原因。当前的国情使得我们只能实施社会本位的教育,但世界和教育的趋势是追求个人本位、培养健全独立人格,让兴趣得以充分发挥发展。

成绩不是唯一,肯下功夫就有机会

     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理科生的我来到了优美的华东师范大学,一个优秀的应试教育胜出者的集聚地。高校给我的见面礼是巨大的学业竞争,起初的几次考试也曾让我感到挫败,但很快我发现,在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成绩早就不是唯一指标。绩点作为一个普遍的标准,它的门槛遵循木桶效应,是低的。尤其是来到了上海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任何过人之处都是被认可的。我由衷感谢我的故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初等教育里就教会了我掌握中英日韩四国语言;我也由衷感谢我的专业,教育技术学,教给我们编程、多媒体、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两个地方使得我可以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又有个人特长的大学生。我的身边还有很多拥有不同特长的同学,我们互相尊重、学习、帮助、合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有机整体。

说到整体,也许大学会给人一种松散的印象,实则不然,大学给予我们的是更多的主动选择志同道合伙伴的机会与平台。就我个人而言,参加了几个学生组织,不同于传统的被动选择,通过自主的报名,使得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在校团委理论科创中心工作期间,我认识了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同学,也作为工作人员结实了很多优秀的前辈,我自己也设立了一个教育学部科研基金的项目,五月份就要结项;在学部学生联合会里我是一名综合办公室的干事,上个学期以舞蹈节目上了八次舞台,此外还学会了活动的统筹策划,不仅做了很多学生工作,也在这个过程中有幸结识了中国教育报刊的前辈们等;社团活动方面我参加了辩论与口才协会,华东师范大学辩论队在上海是数一数二的,我所在的教育学部在上学期的新生赛中得到了亚军的成绩,我很感谢这里带给我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个人发展方面,今年7月我计划考出日语n1等级证书,通过自己的优势与学科专业性的考量,我希望能够在大三时争取赴日交流的资格。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一个只要你有能力肯下功夫,处处都是机会的环境,也是一个可以在更多的个人空间实现个人发展的环境。

将新技术背后的教育理念传播到最需要处

我的专业教育技术也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仅有100年的历史。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赋予了教育技术概念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通过科学技术带动教育发展的学科,是在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下不断发展的学科。上学期我们接触到了有关编程的C语言,多媒体的影视编导,教育方面的教育技术学。通过学校的资源,我接触到了现代教育资源的前端发展,复兴科技、科大讯飞、联想做的网课、VR、教学硬软件的开发都远远超出了我来到大学以前的认知范围。这和我最初想要参与到教育改革当中去的初衷看似大相庭径,其实是让我的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现在有很多前沿教育资源,却没有普及全国,甚至相差很多步,不是单纯的拨款和捐赠慈善可以做到的,我们需要人才将新的理念和技术带进去,不然硬件设备都不过是玩具。

这个暑假我将参与支教,去上饶或是湖南的一些地区,将新的备课方式和授课理念带进去。没有选择真正贫困的地区是结合考虑了,对于那里的学生,这些闻所未闻的新技术会让他们感到惶恐。我们的教育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系所的同学在这个起步不久的专业领域里,都会是将来的专家,我希望我们能让国人的教育恢复个人本位、人人都能得到自我实现。

我们这群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路以后会越走越宽,也越走越远,届时,我的大学梦——改变教育现状就能真正实现。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