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GEDF)在校召开

本站原创   |    2018-10-29  |   浏览次数: 10,656 views

探讨基于全球视野的教育问题有效方案

10月25-26日,首届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Global Education Deans’ Forum, GEDF)在我校召开。该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堪萨斯大学联合发起,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旨在为世界领先的教育学院领导者创设进行合作与对话的常设机制。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英国、爱尔兰、坦桑尼亚、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四十余名高校的教育学院院长齐聚丽娃河畔,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享经验、汇聚智慧、深入互动、建立合作,寻找基于全球视野的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案。我校校长钱旭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任友群,国际交流处处长周云轩,我校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党委书记汪海萍以及教育学部师生共同出席了此次论坛。

首届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GEDF)在我校召开

校长钱旭红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国内外院长和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着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当今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在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为世界领先教育学院领导者建立一个进行合作与对话的常设机制有利于共同迎接在日益全球化的教育环境中的各种挑战,致力于探讨基于全球视野的解决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致辞

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勇主持论坛

此次论坛由美国堪萨斯大学杰出教授赵勇主持。我校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Rick Ginsberg教授围绕着为何是现在建立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联盟进行开场主旨发言。袁振国教授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说明了时代的变化和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在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大趋势之下,我们要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我们培养的人可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吗?”袁振国教授的接连发问引出了本次论坛的目的:通过交流互动寻求解决“怎样培养引领未来的教育者”这一问题。Rick Ginsberg院长分析了当下的教育环境对教育学院院长们的要求和期待,并对本次论坛的讨论内容提出了倡议:厘清使命、明确目标;进行有效对话、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问题解决;群策群力,合作解决问题。

我校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作开场主旨发言

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Rick Ginsberg教授作开场主旨发言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育学院前院长、杰出教授Bill McDiarmid向与会者分享了他对“教育学院院长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这一话题的看法,他总结了目前教育领域遇到的问题、机会和挑战,并提议与会者对具有全球性的重点问题,如学生培养、教师发展、监管和评估、技术创新等进行优先讨论。Bill McDiarmid教授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部前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较教育讲席教授Mark Bray主持分论坛讨论。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育学院前院长、杰出教授Bill McDiarmid作讨论总结发言

与会期间,中外院长围绕“教育学院院长的职能”“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的角色”“教育领域如何应对社会的全球化、城市化、多样化”“如何将教育的现实和未来结合起来”等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就如何建立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联盟机制和如何设置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议程等问题进行民主协商,并讨论了下一届论坛的筹备问题。Bill McDiarmid教授对分组讨论进行总结时表示,我们正处在由实体世界向虚拟世界转折的关键时期,院长论坛作为一个分享经验、交流信息的平台,可以提供给我们互相学习合作的机会,来共同关注教育的未来。

分组讨论

论坛中,各位院长还分享了所在机构的国际化战略与需求,并在共同商议后对“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联盟”的宣言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联合宣言。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在论坛闭幕总结发言中用荣幸、责任、智慧、分享、协作、成效、期待七个关键词概括本次论坛,他表示,本次论坛是各位院长们对教育责任的担当,也是一次智慧火花的碰撞和分享协作的美好历程,这次论坛的成效不仅体现在联盟宣言的签署,更在于全球教育学院院长合作网络的初步建立。

各位院长分享所在机构的国际化战略与需求

首届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GEDF)召开

 

首届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GEDF)的召开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问题的积极应对,突破了个人联系和双边合作的局限性,为各国教育学院院长建立了合作关系网络,提供多方合作的机会,同时,也为参会者创设可以针对全球教育的不同话题进行自由交流和分享观点的平台,为基于全球视野解决教育问题凝聚共识、汇聚智慧、积聚力量。

 

图|吴潇岚  文、来源 | 吴潇岚 教育学部  编辑|郭文君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