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学习:全球教育评估与测评研讨会举行

本站原创   |    2019-06-06  |   浏览次数: 1,905 views

为了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5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召开了全球教育评估与测评研讨会,旨在为重新审视全新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教育,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和办法,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评价的理论、政策和方法,了解和理解广泛区域、不同文化的教育评价政策和实践,提供交流平台。

全球教育评估与测评研讨会在校举行

此次活动特邀PISA之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经合组织秘书长特别顾问Andreas Schleicher,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政策咨询和执行处处长Paulo Santiago,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终身教授袁振国等国内外专家就教育评估和测评的话题进行交流对话。

华东师大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为研讨会致开幕词。研讨会由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荀渊教授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致辞

王宏舟在致辞中表示,华东师大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一直将国际化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学校非常重视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作为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相联结的重要窗口,为中国教育发展和教育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着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评价和改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需要在全新社会发展环境下对教育评价和测评做出新的审视,特别是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积极推进改革与创新。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将为新时期如何推动教育评价与测评的发展凝聚共识、汇聚智慧。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致辞

缪宏才在致辞中谈到,经合组织在国际评估和测评政策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领头作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和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都是由经合组织研发和开展的大型国际教育比较研究项目。通过引进经合组织的研究巨著《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可以向国人介绍教育评价的国际最新发展,以期打开中国教育评价的国际视野,在学习和比较中汲取智慧,推动我国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教育评价在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作主题报告

李永智从“国家教育评价政策”“上海教育评价实践”“前瞻性思考”三个部分作了关于“上海教育评价的实践与探索”主题报告。报告通过梳理国家教育评价政策的发展演进,呈现了我国在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标准和主体多元化、评价客体分类化和高考改革等方面的顶层设计,符合全球教育评价“多元化、个性化、全面综合”的总体发展趋势。报告还阐述了上海教育评价呈现的“规范性、综合性、过程性、前瞻性”的特点,并从区域教育工作评价、学业质量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五个方面详细展开介绍了上海的区域全覆盖、学段全参与、内容全方位、方式多样性、过程全公开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和实践。最后,报告着眼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大环境,对“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内涵进行了深化和延展,并从教育评价导向、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职业教育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前瞻性思考。

PISA之父、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经合组织秘书长特别顾问Andreas Schleicher作主题报告

PISA之父、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经合组织秘书长特别顾问Andreas Schleicher作了关于21世纪教育测评的主题报告。以快速发展的世界和技术为引,报告指出“评估和测评”应成为面向未知未来而非过往历史的工具。报告通过丰富的图表和不同国家的例举,呈现了国际测评的数据和结果,指出了当前教育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他指出,未来的教育更应注重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和分配资源,不以考试结果为取向而是注重在学生学习中的认知、社会、情感偏好的三者合一,不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能力还要培养其与他人合作的社会能力,将学生的成绩与满意度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以追求教育公平,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报告还围绕着“技术”这一主题,强调了技术对未来社会和教育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教育测评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作用。他认为,技术是价值中立的放大镜,未来的教育测评和评估应在技术的指引下,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需要审慎地决策和利用教育技术,将学生的学习和评估更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将社交、认知和情感能力相结合;不仅关注教师怎么教,也要看学生如何学;平衡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报告还阐述了在国际评估与测评中应在测评内容、测评工具、测评方式等方面上进行合理选择,利用测评结果及时纠正不足、了解背景,把所有维度都进行综合考虑,最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后,报告还提出,测评要平衡有效性和效率,关注可靠性和客观性,平衡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对不同能力和程度的学生进行适应性评估,与学习合为一体。

经合组织教育技能司政策指导与执行处处长Paulo Santiago作报告

经合组织教育技能司政策指导与执行处处长Paulo Santiago在其报告中首先简要介绍了《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他详细讲述了这一项目的主要特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他阐述了评估的关键主题:在评估基本框架下形成协同的局面;评估流程本身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注重改进教学实践以及教师的专业性;有效建立评估结果使用的责任制;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综合考虑到众多定量和定性要素;提升评估能力;平衡全国总体要求与本地需求;成功地实施评估政策。随后,Santiago处长从评估的管理、流程、能力、结果使用这四个层面深入剖析了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这三个领域人们面临的挑战。

Schleicher司长和Santiago处长就中美教育对比、儿童个性自由与教育评价问题、教育评估人才的培养、评估的科学性与评估结果的社会接受度、教师的幸福感问题、政策分析和对政策执行的评估等问题与观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作主题报告

最后,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就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评价,我们要评价什么,我们怎么评价,拿这个评价来干什么用,怎么能够通过评价促进教育的变革这五个方面作了主题报告。袁振国认为,评价价值在于激发我们对教育的热情、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促进公平、促进教育的变革。评价的内容应该由基本的知识和素养向核心素养变化,应更加注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从认知能力向非认知能力变化,更强调“非认知能力”或社会情感能力;从个体学习向合作性学习变化;从对已有知识掌握的评价向对创造性、综合性学习能力评价倾斜。对学生、教师、学校和整个教育系统需要有具体的针对性评价;评价的理论、技术和和方法要有一致性。

新书发布赠书仪式

此次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中文版的新书发布会,此书是由OECD教育与技能司组织动员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专家学者精心打造的教育评价巨著,堪称教育评价的里程碑之作。它为各国提供了国际比较分析和政策建议,说明如何将评估和测评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以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公平和效率。此书中文版的发布为中国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全球教育评价和测评的研究和实践打开了通道。

更多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网|《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中文版)

中国新闻网|全球教育评估与测评研讨会在华东师大举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球教育评估与测评研讨会在沪举行 重新审视新时期下教育评价

上观新闻|中韩在尾部,芬荷在头部,PISA创始人说他们还测了初中生生活满意度

上海热线|专家:未来的教育,更应不以考试结果为取向


图|戴琪 文、来源|教育学部

转发自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