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考试与评价研究院教工联合党支部与校基终部党支部联合组织主题党日学习

本站原创   |    2021-09-24  |   浏览次数: 1,892 views

9月22日下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考试与评价研究院教工联合党支部和校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党支部来到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静教院附校),联合组织开展“‘双减’背景下的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党日学习活动。两个党支部的24名党员同志参加了学习活动。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8月24日,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对照中央“双减”工作部署,结合上海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予以细化和具体化,特别是对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校内课后服务供给、形成校外育人合力等进行了深入部署。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基终部党支部、校培中心与考评院联合支部结合自身业务实践与需求,认真领会《实施意见》,学习和推广上海初中名校落实“双减”政策的典型经验,进一步探索如何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的内涵建设、专业发展与质量提升,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静教院附校张人利校长首先做了“控制学生作业的量 提高学生作业的质——‘双减背景下的科研视角”的主题报告。张校长在经验分享中着重介绍了在“双减”和“五项管理”背景下,静教院附校如何抓住“减负”核心,针对作业“控量提质”采取的五大做法:1.建立各年级各学科的“作业量”常模;2.提出“家长”“学生”两个举手制,关注“人”与“人”的差异、“天”与“天”的平衡;3.实施作业分层,视不同学业基础,布置“基础作业”“整体作业”和“荣誉作业”;4.抓好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跟进“四个环节”的研究;5.丰富作业类型和形式,增加主题性、实践性、研究性、跨学科的作业,以提高作业的“质”来控制作业的“量”。此外,张校长还介绍了静教院附校新校区的设计理念,强调学校从景观设计到功能设置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契合了九年一贯制的学段特征,为实现“优质均衡”“五育融合”提供了充分而巧妙的硬件支持。


随后,党员们就本次活动主题以及张人利校长的分享展开了讨论和交流。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教授总结了“静教院附校经验”的三个关键点:1.研究的态度,把“双减”作为研究对象而非仅仅是要落实的一项工作;2.科学的精神,尊重教育的规律,开展“基于证据”的研究;3.变革的行为,从理念到实践,关注如何将“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做实做细。

陈玉琨教授指出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来布置不同的作业,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强调了“双减”工作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背景之下,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总体思路上,“双减”工作将校内“减负提质”作为治本之策,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校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副部长冯剑峰也结合华东师大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做了交流,有“负”可减的背后,往往是有“质”可提,随着“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很多学校都意识到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关注作业,但后续学校作业改革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希望静教院附校能更多地为华东师大的附校,尤其是新建附校辐射成功经验。


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同志参观了校园,充分感受到静教院附校是校长与全体教职工共同打造的一个“艺术品”,“议空间”“方圆辅导室”“跨学科实验室”“地下球场”等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


“双减”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问题的民生工程。通过本次学习,党员同志们更深刻地认识了“双减”工作的意义和实践价值,“双减”政策的落地是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是教育机制体制重建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质量、学校管理水平,针对推进学校课后服务、减轻考试压力、完善质量评价等作出系统安排,只有以“深、细、严、实”的工作作风全链条推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才能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落地,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校回归教育的本源。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