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 | 张瑾瑜:艺术于我如生命——希望,生长,延续

本站原创   |    2018-06-18  |   浏览次数: 15,370 views

 为宣传教育学子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学部编辑了《成长的足迹——教育学部优秀学子风采录》(第一辑),记录学部优秀学子的成长之路。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学部优秀学子的风采吧!


张瑾瑜

艺术教育学系 2015 级本科生

所获奖项

1. 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负责人

“基于PBL理念下的美术馆少儿公共教育活动现状调研——以沪上四所美术馆为例”

2. 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主要成员

“基于中国画元素的互动体验式学习工具(APP)的设计与开发”

3. 2017年10月 上海市奖学金

4. 2017年5月 教育学部优秀学生会干部(艺术教育系学习委员,教育学部社团联合中心分管主席)

一枚追求完美的处女座,最大的兴趣和爱好就是画画、看展,看艺术史类的书籍。我还是一个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的人,励志做一名”斜杠青年”,希望把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明媚温暖。

问到从什么时候开始沉迷绘画,大概是很小的时候,还没上幼儿园,外婆买了一套蜡笔和我一起坐在客厅的地板上画小人,用五颜六色的蜡笔给小人设计衣服,当时就觉得这个东西也太神奇了,画得真开心。外婆就是一个对美很有追求的人,做饭的围裙上她也会绣上画,过年彩色日历上的牡丹她也都会剪下来收集起来,时不时临摹着画画。可能就是外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喜欢上了画画。母亲对我早期的教育也是很宽松自由的,对一开始无意识的乱涂乱画没有多加责备。家里的白墙就像我的画纸,在家发现用母亲的口红是鲜红色的,不自觉地就在家里墙上画太阳画月亮,还有有一次去邻居家,大人讲话,我躲在在沙发后面把邻居的乳白色的真皮沙发给画了。还记得第一次送妈妈生日礼物,我画了个大钻戒,画了个小女孩,说长大后要给妈妈买大钻戒。


上学之后,我周末就去少年宫学画画,从水粉、线描到国画都学了一遍。初中时候参加了浦东新区艺术团(手工艺),那里是真的大开了眼界。层层筛选才进了艺术团,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拿手技艺、有折纸的、有做手揉花的、蝶翅画的、泥塑的……大家互相切磋,每周末一整天,从九连环,计时折纸,速拼七巧板这几个活动热身然后深入学习手工艺。那是我记得玫瑰折纸训练对我是最难的,通过老师和大家的努力,将200多步的川崎玫瑰简化,40秒计时必须折完,否则就是不合格。每次计时,我都手心出汗,不是每次都能按时完成的,不过这个折法我到今天都记得。一年之后,我找到了自己专攻的方向——做软陶,两次参加上海市艺术单项比赛,获得了一次金奖,一次铜奖。



线描作品图



国画作品

如今在大学,我如愿以偿进入了自己喜欢的艺术教育专业,并专攻美术教育,一直觉得特别幸福。不过现在身份转换了,我成了引导孩子学习艺术的老师。视角变了,教育终归是来源于不断地实践,这点我非常清楚。大一开始,我就去绘馆做兼职,从小助教开始,一小时20块钱,到自己开设亲子手工课,自己设计教学内容,规划课程进度,一节课拿了180块。第一拿到薪水特别兴奋,出了绘馆就打电话给家人了,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全家,买了点零食,用自己赚的钱填饱自己的肚子,原来是这么个滋味。当然,更开心的是小朋友叫我老师,说喜欢我。有一次是母亲节主题,教做手工花和贺卡,还是挺有难度的,小朋友都坚持了下来。小朋友写反方向的”母”字还是让妈妈们很是感动,还有一个小朋友做给了外婆。节课留影的场面让我意象深刻,艺术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五彩斑斓的媒介,让孩子在其中成长,感恩,喜爱生活,而这一段艺术时光真的是家人之间太美好的承载了。


华师附小美术鉴赏教育活动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