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教授到职成所进行学术交流

本站原创   |    2015-11-26  |   浏览次数: 1,866 views

2015年11月25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教授应职成所所长石伟平教授的邀请,于文附楼502室与职成所师生和上海市劳技课教材编写组的老师们就国内外劳技教育的最新发展进行了交流与互动。职成所石伟平教授、匡瑛副教授、访问学者以及多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

1

石伟平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顾建军教授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教育学)成员、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ITEEA)中国大陆区负责人、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委员会理事所从事的学术研究领域及其所作出的学术贡献,尤其重点介绍了其主持起草了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直接规划和组织作为素质教育和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我国中小学技术课程建设工作,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通用技术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部分省级培训等工作。

2

学术报告交流会上,顾建军教授从一首“离离原上草,岁岁有枯荣,冰火两重生,千磨还坚劲”引出他对课程的责任、技术类教育课程的形态、劳动教育价值观等的深刻感悟,从文明的进化、知识结构、社会实践、创新人才等方面将技术教育的丰富性、精彩性呈现出来,并提出中小学技术类教育如何将丰富的感性回归到深刻的理性?

随后,顾建军教授从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出发,揭露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技术教育上成科学课、艺术课、智能训练课、课外活动课、创造发明课”等的方向性迷失,并从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瑞典、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西班牙、南非、土耳其、菲律宾、俄罗斯、泰国、越南等国家中小学技术教育课的实践调查中客观生动地呈现了各国中小学技术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教育课程与教材开发的国际趋势。紧接着,回归中国的具体案例,从技术素养、使用技术、管理技术、参与技术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面向人人、面向兴趣、面向职业、面向拔尖人才的技术教育。最后,针对中小学技术类教育的新发展与教材改革提出了四点建议:技术知识本质及其观念变革;辨别技术教学与教材的误区;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材;突出劳动与技术的情景与设置。

3

报告结束后,职成所师生、上海市劳技课教材编写组的老师们就技术教育课程与教材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与顾建军教授进行互动交流。顾教授还表示期待以后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多种交流方式与职成所师生进行进一步沟通与交流。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