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建设一流学科,教育学部在改革中加快发展

本站原创   |    2016-09-21  |   浏览次数: 3,071 views

xuebao2_副本

为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步伐,探索下放权力、放管结合、各尽其责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更好地激发学术活力、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2014年10月,华东师大整合教育学科资源,组建了教育学部。

教育学部成立2年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成功进入上海市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I类高峰学科;

连续4年保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重大重点项目获得数全国第一;

在刚刚揭晓的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中,共有11项成果获得一、二等奖,对学校获奖成果的贡献率从14.6%上升为21.6%;成功举办”教育公平高峰论坛”、”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30周年大型论坛”、”全国首届教育实证研究论坛”,显著提升了华东师大教育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国内外学术界的能见度和影响力;

2位教师分获华东师范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文科组一、二等奖,3位教师获我校第二届优秀研究生教学奖,4位教师获”学生心目中的最优秀教师奖”,2项本科教学成果获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我校8位教师获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立项,其中教育学部占了7位;

教育学子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1项;在校第二十三届”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有21件作品获奖,总积分全校第一;2篇博士学位论文、3篇硕士学位论文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6名研究生成功申请了2016年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另有12位硕士研究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育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海外研修;我校8项外国文教专家聘请计划获2016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立项,教育学部占5项;

教育学部党委荣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这些初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正确领导、各职能部门的热心指导和各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更是教育学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深化改革,凝练学科方向、凝聚学术力量、汇聚学术资源的结果。

正确定位,明确发展思路

为什么要成立学部?成立学部会不会给各院系所增加一个”婆婆”?这是盘桓在所有人头脑中的两个问题。

学部在组建过程中,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 22 次,邀请了已成立学部的十所大学领导召开专题经验交流会,努力正确定位,明确学部发展思路:学部的建立绝不能成为简单的翻牌,更不能成为多增加的一个”婆婆”,它不从下属的单位上收任何权限,而是代表学校行使好学校委托的权力,院系所能干好的事学部绝不插手,学部全力做好需要学部和只有学部能做的事,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学部的不可替代性。在处理与各院、系、所、中心的权力关系时,本着能不干的尽量不干,该干的努力干好的原则,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协同发展。

学部确立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水平,力争到2020年实现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高峰建设计划目标;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和改革发展作为学部”十三五”期间的四大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坚持理论创新,聚焦国家需要,瞄准学术前沿,回应民众关切,努力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作出贡献;坚持方法创新,理论联系实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学术规范取得切实可信的研究成果;创新教学模式,营造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学术环境,以创新的教育促进教育的创新;创新文化,摆脱荣誉的包袱、惰性的束缚和小富即安的心理,提振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

协调发展。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坚持抓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学普及互相支撑;坚持老、中、青人才队伍互帮互学、各得其所、尽展其长,携手发展。

融合发展。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的人才组合,改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项目结构和信息结构,一方面,鼓励教育学科专业人员学习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工具、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广泛吸引其他学科人才参与教育研究,通过不同学科人员的合作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能力。

改革发展。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凝神聚力;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奖勤责懒,奖优汰劣,增强能力、态度、贡献与待遇的一致性;通过管理方式的改革,分类指导,分工负责,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形成有利于学生、学者、学术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事业发展与学部发展同步推进、科研质量和教学质量共同提高、服务上海与服务全国相辅相成,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教育学部成立和发展期间,正赶上我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推进阶段,这一战略部署为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上海市启动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教育学成功进入高峰I类建设行列,为教育学科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为学部的深化改革明确方向和任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面对难得的发展形势,教育学部准确分析,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制定了五大发展举措:一是整合分散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源、经费资源、信息资源和规章制度的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整体效益和打造标志性成果的能力。二是开展协同攻关。通过与校内若干相关学院和校外、国外协作研究机构的合作,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创新。三是转变研究范式。在保持现有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大兴实证研究之风,提倡基于证据和事实,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成果转化率。四是搭建合作平台。通过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文科实验室平台,减少低层次重复劳动,形成拳头性产品,提高研究成果转化能力。五是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著名大学人才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国际化水平。

深化改革,追求卓越目标

教育学部在”十三五”期间确定了建设”基础厚、能力强、负责任、复合型”的育人高地,构筑”聚焦国家需要、关注社会变革、瞄准学术前沿、体现自身特色”的科研高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贯中西、结构合理、团结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创建以”名师成长和教育家办学”为重点的社会服务升级版体系;到2020年或更长时间实现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高峰建设计划目标。

在人才培养上,教育学部在”十三五”期间致力于以实施”佛年教育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综合化拔尖人才培养;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育人品质;以提高教师教育课程质量为抓手,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助力学校形成以教育硕士为主导的教师教育新格局;以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培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创新团队组织形式,建设一支乐于教学、善于教学、强于教学的教师队伍;以推进”五个100″为抓手,创新实践育人平台,增加教育实践参与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活力,重点推进100个”影子校长”、100个课外科研项目、100个社团建设、100个社会实践、100个创新创业活动的”五个100″项目。

在科学研究上,致力于加大推进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建设力度,建成有影响的国家教育智库;大力提高海外高质量杂志发文量,扩大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打造水平高、影响大、持续推进的标志性成果,提升华东师大教育学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强纵向课题研究项目培育,提高重大项目申报的中标率和成果的影响力。

在师资建设上,致力于落实学校定编定岗和绩效考核的工作,加快学部人才队伍的成长节奏。加快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以有效措施鼓励青年人才队伍扩大国际视野、提高学术竞争力。引进优秀人才,提高学部人才队伍实力。创造条件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充实学部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

在国际合作上,致力于全面深化拓展学生海外研修项目,创设海外学习机会,让更多学生获得海外学习经历。以全英文专业建设为抓手,提升课程资源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留学生。加快学部师资”走出去”步伐,加大国际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全方位提升学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在社会服务上,致力于以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为特色,以国际一流中学校长培训基础为标准,全面建设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整体提升中学校长培训质量。

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保障作用

教育学部成立2年来,各项工作得到持续推进,发展动力源源不绝,有赖于学部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为学部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一,完善学部组织设置。学部党委与行政立足优化内部治理机构,统筹考虑党政、学术、群团组织设置,先后建立、健全了学部及院系行政组织,组建了学部两个层级的学术组织,优化了学部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健全了群团组织,为学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的顺畅行使提供了组织与制度保障。

第二,促进学部融合发展。教育学部党委着力加强凝聚力建设,真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师生所思所想,尊重、体谅并尽力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注重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支持工、青、妇等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增进了解,促进融合,师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日渐提高。

第三,加强学部文化建设。通过学部网站建设、微媒体平台建设、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学部宣传片打造等形式挖掘学部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展现学部发展风貌和事业前景,激励学部全体师生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为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科而努力奋斗。(教育学部、戴琪)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