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足迹|丁文君:拥抱新时代 绽放新作为

本站原创   |    2018-05-13  |   浏览次数: 2,049 views

为宣传教育学子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学部编辑了《成长的足迹——教育学部优秀学子风采录》(第一辑),记录学部优秀学子的成长之路。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学部优秀学子的风采吧!


丁文君

教育康复学系 2014 级本科生

所获奖项

2016 年 9 月 华东师范大学二等奖学金

2016 年 9 月 主持项目”不同噪声环境下使用家用耳机对听力的潜在影响研究”,被立项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016 年 12 月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交流生学伴”

2017 年 5 月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

2017 年 9 月 华东师范大学特等奖学金

2017 年 9 月 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典型巨蟹座女生。在校四年,认真学习,攻读了双学士学位,国奖、科研、竞赛都有成绩;乐于运动,共青场、体育馆、运动会、健身房都能看到挥洒汗水的身影;注重锻炼,校团委、政工组、学生会、志愿者都有服务大家的印迹;热爱班级,无怨无悔地为了班级工作奋斗到深夜。有才却不张扬,奉献却不求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转变心态苦钻研

2014 年 9 月,我带着迷雾和惆怅来到华师大,开始进入教育康复这个全新的领域。刚开始,学着理论课觉得也还可以,当第一次走到特殊学校、跨进阳光之家时,见到那些与众不同的孩子时,心里一直在嘀咕,这就是我将来要接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抵触和逃离的情绪油然而升。直到 2015 年 2 月,通过一个学期以来,老师的教导、学长学姐的引导,尤其是参加南汇宣桥孤残儿童寄养所志愿活动,每当离开时,很多孩子家长都与我们打招呼,希望我们再来、多来,那种”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改变了我的想法,立志要刻苦努力,勇攀高峰,坚定不移地干好教育康复事业。

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于论文实验需要,和唐氏儿童们接触的经历。众所周知,唐宝宝有外表相似性极高以及智力低下等特点,虽然每天从早到晚需要面对十多个长相一样的孩子、重复操作一样的实验、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一样的指导语直到他们理解……在外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枯燥无聊甚至会听了想暴走,但是我却很期待也很珍惜跟每个唐宝宝在一起的半小时,每个孩子都会有他独特的点触动你的内心,哪怕只是一个微笑,哪怕只是一只转身来牵你的小手,哪怕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糖,哪怕只是一句”老师早”。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受到快乐其实很简单,感受到生活真的很美好,更感受到了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的决心。



教育康复是个必需的专业,更是个有情怀的专业。讲情怀的人要做有做情怀的事。通过四年的努力,我本专业排名第一,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特等奖学金等,并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不同噪声环境下使用家用耳机对听力的潜在影响研究》。

志愿服务献爱心

在繁忙又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放弃了大量的周末休息时间,牺牲了很多健身的时间,坚持参加校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014 年 9 月至 2016 年 6 月,无论是炎炎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坚持不懈、不畏艰辛,每周日早上 6 点风雨无阻地去特殊学校、社区、寄养站帮助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大一、大二时我基本上都是积极参与、跟学跟做,到了大三、大四,我不仅自己去,还带领着一批学妹学弟,一起在志愿者活动中既帮助别人成长,也收获自身的成长。

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由于紧张,在孩子情绪失控时束手无策,内心一直打退堂鼓,不想再来做志愿者了,但是孩子的家长在一旁一边帮我安抚孩子,一边鼓励我说慢慢来,让我不仅学到了从家长的角度缓解孩子急躁情绪的小技巧,也让我在后半程的康复训练中信心倍增。结束后和这位家长聊天得知,家长为了这个孩子,辞去了工作,一心一意教育孩子,一句”我什么都不怕,就怕走的比他早,那时候他怎么办”当场激起了我内心的涟漪。

是啊,离开了家长,这些特殊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志愿者的帮助,特别是像我这样专业的志愿者。虽然我的专业技能仍需要磨砺,但是我会带着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继续努力;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帮助到所有的特殊孩子,但是我会在志愿者这条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每次活动中,我都能做到热心服务、耐心说教、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我的这些辛勤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得到了学校老师、孩子家长和广大同学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扬。可以说,我既是需要努力学习的学生,也是以身作则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志愿服务者,更是一名奋斗在新时代的教育康复人。

开拓创新求发展

教育康复专业作为新专业,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国内需求量很大,它正在不断努力,为国家教育康复事业输送专业人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康复学生,想不落后于时代,就要在平时细心观察、潜心学习、追求创新。近四年来,我阅读了上百篇的英文文献,积极报名参加专业高峰论坛,学习了解国内外的专业最新发展情况。2016 年 9 月,我担任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第一负责人,带领我们的小团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使得该项目荣升为校级重点培养对象,并最终取得了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四年来,我多次获得奖学金、科研基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正是有了我们教育康复人的执着、担当和创新,相信教育康复事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