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发展–教育学子走进社联课堂,助力上海未来发展

本站原创   |    2020-11-06  |   浏览次数: 1,906 views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发展

–教育学子走进社联课堂,助力上海未来发展

10月25日,教育学部120余位教育学子走进社联大课堂,共同参与社联主办的《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发展–“十四五”规划与上海未来发展》主题论坛活动。论坛现场,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复旦大学教授彭希哲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于新东四位嘉宾聚焦”十四五规划”和上海未来发展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分享。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秦畅主持论坛活动。本次形势与政策课活动,是教育学部第一次尝试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同学们对于能够走出校外亲身聆听专家大咖们对于十四五规划发展的思考都倍感激动和鼓舞,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活动现场,四位嘉宾分别围绕如何对上海的发展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如何切实体现上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坐标和方位,如何体现上海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定位和站位等问题进行了专场分享。在城市经济发展与建设方面,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指出,要想真正发挥上海的经济龙头作用,就要继续深化转变发展模式,牢抓”三关键”,掌握价值链、产业链。在城市文化标识的建设方面,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谈到,上海要成为国际重要的文化地标,应该将全球顶尖与国际一流的歌剧首演纳入规划之中,为青年艺术家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打造有包容气度的城市文化。关于上海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展望,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以”城市发展为人民”为切入点,提出上海需要适当放宽人才引进,鼓励更多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人落户上海,吸引周边外来人口,努力协调上海养老服务与城市发展活力。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于新东教授则从科技创新角度提出,上海要锚定做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目标,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攻坚硬核、应急和民生科技三大任务,创新厚植基础、强化主体、健全制度和优化氛围四项举措。

专场报告后,同学们踊跃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提问,周振华会长、彭希哲教授和于新东所长也都针对这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专家们对同学们比较关心的”智慧城市”建设以及”上海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好地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等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着重指出了城市发展中科技的重要性与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在其位谋其职”的责任感的必要性。


会后,学部的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地围绕十四五”规划与上海未来发展以及青年人的责任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教育学系2020级博士生马好认为,用心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它不仅可以普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常识,消除人们的浮躁不安与歧见,还可以提高公民素养,给上海这座现代化城市增添更多的道德文化含量。对于青年人如何作为,特殊教育学系2018级研究生朱红玲说到,我们应该在个体发展上吸收上海的城市精神,养成”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积极进取、”开明睿智”的智慧明理、”大气谦和”的气度胸怀,将自己打造成城市发展进程中合格的公民和人才。

本次活动作为教育学部的第一次尝试,将形势政策课搬到校外,开展了校外学习与校内研讨相结合的形势政策课教育模式与创新的有益探索,着力拓展思政教育资源,为同学们打造更优质的思政课堂,促进学生在思想交锋的活动氛围中形成健全的思想价值观。此外,活动也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宏伟目标,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上海的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将思想的发展转化为掷地有声的具有生命力的实践,使青年人在思想上成人,在学术上成才。同时,这次探索也有利于为同学们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提供了启示:善于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分析问题,促进各人文社会学科间融会贯通,开展真正全面、合理的社会研究。

学生感言:

我们作为上海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新鲜血液,首先就是要有坚定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落实到生活工作,则是应把工作当作事业,要充满热情,做出实事。其次是练就过硬的本领,为新时代启航蓄力储能。这点对我们毕业生来说深有体悟,我们即将走入社会,需要面对的关卡便是入职的面试。每到这个时刻,我都会深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这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接收新信息,让自己维持青年心态与青年能力。青年人要奋进,为上海这个城市注入活力,助力新时代的发展!

——特殊教育系2018级研究生党支部 张玉凤

这次论坛上,学者们对于上海发展的这些问题作出了回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让我体会到,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强大的国家调控能力、学者们的家国情怀、人民的奉献精神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这些东西,上海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除此之外,我还感受到了在上海发展中,我们个人的沉重责任。中国梦、上海梦不单单是哪个组织、哪个群体的梦,是所有中国人、上海人共同的梦。在上海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

——教育学部教育学类2020级赵君豪

本次论坛中周振华教授、廖昌永教授、彭希哲教授和于新东教授几位教授提到了一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其中周振华教授指出现在的上海经济正在逐渐走向稳态固化,这有可能会导致城市活力变低,年轻人的就业机会逐渐变少,因此需要实行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留住优秀的人才,为上海的建设做贡献。从个人角度,我们也需要在学习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踏实肯干,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对人才的要求,抓住城市给予的机会和资源,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此外,于新东教授说到了这样一句话:”现在遇到的问题,正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个城市的发展是这样,同样一个人的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应该有问题意识,要能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进一步发展。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 贺雪、杨淑婷、邓爱诗、宋玉洁

今天参加了第19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开幕式,了解到了许多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受益良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犹如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回望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段科学不断进步的历史。自然科学的进步引发了工业革命。从工业社会以来,自然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关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形态渐趋复杂,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复杂。社会科学应运而生,并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纷繁思潮,我们必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用党的理论激浊扬清,奏响社会主旋律,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

——教育管理系2019级王泽宇

今天,我们走进了社联大课堂,了解了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品牌活动以及上海的十四五发展历程。社科普及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我们青年人在社科普及活动如何作为、如何发挥青年力量,这是我们需要去深入思考的。我们首先不仅要从自身出发,深入学习了解社会科学普及的内容与形式,更要明确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把它当作是一项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公益事业。其次,我们更是要立足于当今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善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思想,把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用新的形式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便于了解、学习社会科学。最后,社科普及是一个长久的社会活动,我们也要持续关注、持续支持、持续服务社科普及活动。

——学前教育学系2019级本科生 李佼君

文/吴轶茗 周雨璐

图/吴健

Copyright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